跳至主要內容

吳國光(1957年—),男,山東臨沂人,政治學家、政論家。

 吳國光(1957年),男,山東臨沂人,政治學家、政論家。

簡介[編輯]

吳國光為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兼任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以中國政治、比較政治經濟學為主要研究領域,出版英文著作十種、中文著作十六種,論文見於Asian Survey, China Quarterly,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The Pacific Review, Social Research, Third World Quarterly 等國際學術期刊。他是北京大學文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秘書,人民日報評論員、評論部主任編輯,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美國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魯斯研究員,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王安博士後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政治系教授、歷史系教授、中國研究及亞太關係講座教授。

履歷[編輯]

1957年吳國光出生於山東臨沂,1974年高中畢業於臨沂朱隆中學(師從後來成為著名作家的王兆軍),此後下鄉插隊,1977年在山東臨沂棉紡織廠做工。1977年底恢復高考時,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77級」)。1982年初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並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師從《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後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范榮康(著名作家諶容的丈夫),主攻政治評論專業。1984年獲碩士學位,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馬洪(當時併兼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總幹事)的秘書,是《2000年的中國》研究項目總報告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1985年夏,吳國光調任《人民日報》評論部編輯、評論員。1986年8月30日,吳國光通過《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政治問題可以討論》,寫道:「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公民有言論、出版的自由等,這些在憲法中都有莊嚴的規定。對政治問題各抒己見,討論、爭鳴,正是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神聖不可剝奪的權利。」立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但是,吳國光後來談到,「此文發表後,《人民日報》受到高層領導人的批評,已經準備好的其他幾篇評論員文章因此沒有見報。」

1987年春,吳國光升任《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寫作了大量關於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1986年秋天起,他被借調到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組長趙紫陽)辦公室(主任鮑彤)工作,參與中共十三大前後政治改革政策的研究與制定,是中共十三大報告政治改革部分的執筆人之一和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通過的《政治體制改革總體設想》的主要執筆人之一,並為趙紫陽起草了包括1987年「五一三講話」在內的多篇重要講話。

1989年2月赴美國,歷任哈佛大學尼曼研究員(Nieman Fellow)、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魯斯研究員(Luce Fellow)。1991年入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1995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轉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王安博士後研究員。1996年赴香港任教,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2001年升任副教授。2004年被聘為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中國研究和亞太關係講座教授(Chair in China and Asia-Pacific Relations),並任政治系教授、歷史系教授。2022年入職美國史丹福大學。

著作[編輯]

吳國光早期寫作主題涉獵廣泛,題材多樣,包括政論、雜文、當代文學評論、紅樓夢研究、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新聞學研究、新聞通訊、短篇小說、詩歌等。1980年,時為大學三年級學生的吳國光在當時很有影響的刊物《讀書》上發表「學術自由自由談」一文,此文在1989年天安門鎮壓後被列為「鼓吹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重要文章之一。1988年,吳國光雜文「論『人咬人』」獲全國雜文「魯迅杯」徵文特等獎。1986至1988年間,他還曾分別獲《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上海《解放日報》等頒發的雜文獎。他在中國期間的作品於1988年底和1989年初集為《思想的酸蘋果——吳國光自選集》(湖南大學出版社)、《不死鳥:吳國光雜文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政治的五色燈籠》(政論集,人民日報出版社),但這些作品與吳的專著《論馬克思的新聞社思想》(中國新聞出版社)共四本書在1989年夏季全部被查封在出版過程中。

離開中國之後,吳國光繼續以中文寫作學術文章、政策性文章、時評及雜文,1996年至2004年間在香港《信報》《明報》《明報月刊》等先後開設個人時評專欄。1994年,吳國光與鄭永年合著《論中央與地方關係》(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開闢了對於中國改革年代的中央地方關係的研究,並提出了超越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兩分法的思路。1997年,吳國光出版《趙紫陽與政治改革》一書,記錄了中共十三大前後吳所參與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政策研討與制定過程,為了解當代中國政治及其變革、特別是了解中共高層決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參考。此外,他的中文著作還包括:《自由化、制度化、民主化》(1997);《新三國演義:中港台政局》(1997);《逐鹿十五大:中國權力棋局》(1997);《自由的民族與民族的自由》(2002);《新紅樓夢:中國政局觀察》(2003);《改革的終結與中國的未來》(2009);等。

1993年起吳國光開始以英文持續發表學術論著,早期論文見於China Quarterly等國際學術期刊,其中關於人民日報社論形成過程的研究論文成為國際學界研究中共政治傳播的必讀文獻之一,他對於中共「文件政治」的研究也在中國政治學界得到同行的高度認可。在中國政治的範圍內,他的研究領域寬廣,涉及精英政治和高層決策、黨國制度變遷、社會不公與社會抗議、政治傳播、互聯網政治、性別政治、民族主義、中國對外關係等。其中,對於中共全國代表大會制度的研究是其代表作之一(China’s Party Congress: Power, Legitimacy, and Institutional Manipul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中文譯本為《權力的劇場:中共黨代會的制度運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8;日文譯本,中央公論社,2023)。

吳國光的學術論著也延伸到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宏觀制度研究,包括全球化、經濟化國家 (the economic state) 的興起、人類安全和全球治理等。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是Globalization against Democracy: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apitalism after its Global Triump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7; 中文譯本,《反民主的全球化:資本主義全球勝利後的政治經濟學》,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

他獨著和編著的英文著作還有:Guoguang Wu, The Anatomy of Political Power in China (2005);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China Turns to Multilateralism: Foreign Policy and Regional Security (2008);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Zhao Ziyang and China’s Political Future (2008);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Socialist China, Capitalist China: Social Tension and Political Adaptation und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2009); Guoguang Wu ed., China’s Challenges to Human Security: Foreign Relations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2013); Guoguang Wu, Paradoxes of China’s Prosperity: Political Dilemmas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2015); Guoguang Wu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China’s Transition from Communism -- New Perspectives (2016); Guoguang Wu, Yuan Feng and Helen Lansdowne eds., Gender Dynamics, Feminist Activism and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 (2019).

近況[編輯]

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研究所(Freeman Spogli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兼任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中國分析中心高級研究員,並擔任十多家英文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會委員。在學術研究之外,他經常為英文刊物和網站撰寫關於中國政局的分析文章,是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的經常作者,其在Journal of Democracy的文章入列此刊2022年點擊量最高的十篇文章之一。同時,作為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他在美國之音開設「國事光析」專欄。他被國際上視為學養深厚、眼光犀利、對中國的了解透徹、觀點客觀理性並深刻的政治學家和權威政論人士,其對於中國政局的看法經常並廣泛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新加坡、台灣等各國主流媒體所引用。

參考文獻[編輯]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美国民主党大佬舒默率领参议员代表团访问北京,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对中国出口芯片的制裁告一段落。

  蔡慎坤 @cskun1989 美国民主党大佬舒默率领参议员代表团访问北京,不仅受到了王毅的热烈欢迎,还与习近平进行了友好的会谈,这是2019年新冠病毒肆虐之后美国议员对中国的首次访问。此前舆论认为对中国态度强硬的舒默会向中方继续施压,要求中方尊重香港人的基本权利,管控从中国源源不断输往美国的芬太尼等毒品,然而消息显示,舒默中国之行是拜登授意的勾兑之旅,为11月旧金山美中首脑热烈拥抱做铺垫。 习近平轻松自在的向舒默一行表示,希望改善中美两国陷入僵持的关系:“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美两国如何相处,这决定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我也多次讲过,跟几任(美国)总统都讲过,我说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在新的时期推动中美关系能够稳下来,好起来”。 几乎是同一时间,韩国总统府宣布:拜登政府向韩方通报,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华的半导体工厂指定为“经验证最终用户”,也就是说,韩国公司获得了对中国出口芯片设备和产品的豁免,允许无限期向在华工厂供应美国芯片设备,无需美国单独批准。这一消息是韩国总统办公室经济首席秘书崔相穆10月9日在韩国总统府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的。这意味着拜登政府对中国出口芯片的制裁告一段落。 舒默访华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代表拜登向中方示好,面临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民主党人更需要获得中方支持,抑或与中方协调立场,正如舒默与习近平会谈时所说:“美中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出现竞争是很正常的,例如贸易、技术、外交等领域的竞争。我们欢迎竞争,但我们并不寻求冲突。美国和中国将一道塑造这个新世纪”。对于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病毒溯源,舒默只字不提暴发于武汉肆虐全球导致千万人死亡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意味着美中之间的口舌之争已经翻篇,中国对香港的打压和管控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的喧嚷根本不影响中国对香港既定的严厉整肃政策。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时强调,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应该也必须实现相互尊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星期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时强调,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负有更加重要的责任,应该也必须实现相互尊重。

彭斯18日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说时指出,「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战略和经济威胁」。他说,「中国可能还不是一个邪恶帝国(evil empire),但正努力变成这样一个帝国」。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彭斯18日在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发表演说时指出,「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战略和经济威胁」。他说,「中国可能还不是一个邪恶帝国(evil empire),但正努力变成这样一个帝国」。 彭斯呼吁增加对台湾军售,切断美国与中国重要产业的经济联系,限制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的中国公民以减少知识产权遭窃盗,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禁止来自中国的社交应用TikTok。